上海报道,继今年上半年上海地方国企密集转让大众保险和安信农保股份后,投资保险业超过 十年似乎无法抑制他们退出辅助业务的决心。 他们已经转让了他们的保险股。 9月11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布金融资产转让公告,引发业界关注。 《华夏时报》记者获悉,公告中,中国海康人寿的中方股东中海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10亿元的价格出售所持50%股权,该公司为控股机构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此前9月3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还以1.55亿元的价格将其持有的中法人寿25%股权挂牌上市。 以5.96亿元的价格上市转让其持有的泰康人寿1.2271%股权(3500万股)。 “为响应国资国企改革,上半年上海地方国企率先发起一波保险股权转让。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 9月初,多家央企公开出售其持有多年的保险股权,这向外界传递了怎样的信号?毕竟央企在保险业的投资规模远大于 上海,不仅是中海油、中国邮政,还有中石油、中粮、中石化、国家电网、中航集团等巨头,央企都在保险业有投资,未来将有更多央企退出保险业 未来?这会对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值得关注。” 9月14日,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徐金良指出,在协同行动的幌子下,央企的退出动机各不相同。 中海油,中海油并未明确说明股权转让的目的,但记者发现,在中海油今年半年报中,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36亿元,同比 年下降2.3%。中海油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正在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原则是突出主业,发挥优势,把优势项目和优秀资产管好。 与整个集团数百亿的利润相比,10亿元的价格显然只是杯水车薪。 中海油不会因为这10亿元的主营业务以外的收入而将业绩表做得更好。 但如果中海油继续持有海康人寿,可能还需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 海康人寿自成立以来,亏多赚少,如果继续持有,显然对整个集团的业绩不利。 有可能找到合适的接管。 不愿关注的,不妨退出,也正是响应国家对国企改革的号召。”9月15日,石油石化行业分析师 申银万国证券告诉记者,数据也印证了分析师的判断,海康威视人寿于2003年4月在上海注册成立,中海油连续11年出资9亿元,持股比例为50%。 海康人寿净亏损9252万元,1-7月再次亏损854万元,保费收入今年也同比下降10%。 这也意味着,经过11年的投资,中海油获得了1亿元的股权投资。 对于受让方的资质,中海油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中海油表示,荷兰AEGON集团虽然享有股票期权,但也提出拟受让方不得持有境内外寿险公司5%(含5%)以上股权。 这也意味着,中海油仍希望将股权转让给内资。 此前,有市场消息称,中海油发现接收方为清华同方,后者已开始对海康人寿进行尽职调查。 9月16日,记者联系海康人寿,未得到明确答复。 与海康人寿不同,中国邮政以仅2亿元的注册资本出售了中法人寿25%的股权。 中法人寿业务规模在国内70家寿险公司中排名垫底,双方股东均来自中方,中法人寿自2005年成立以来,经营不善。 十年后未增资扩股,经营范围仅限于北京。 今年上半年,中法人寿保费仅为155万元,但经营亏损达870万元。 总资产仅为4.92亿元。 “中法人寿成立后,中国邮政单独开设门户网站,成立中邮人寿。借助银邮合作,中邮人寿保费规模飙升至187亿元,位居全国第十位。 中资寿险,中国邮政对旗下两家寿险公司态度如此不同,显然是要夺取另一家。 1.55亿元的价格,不知道市场会不会有吃货。对于康人寿来说,很明显,中国邮政以更高的溢价出售中法人寿,中海油支付9亿赚1亿, “中国邮政出1亿赚5000万。此外,中国邮政还持有中法人寿25%的股权。”9月17日,中国一家大型中资保险集团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央企懂保险吗? 如果说这两家央企因为看不到长期盈利的希望而不得不抛售股份,那么对于其他持有泰康人寿股份的国企来说,就另当别论了。 同样在9月,中国仪器进出口总公司以5.96亿元的价格将其持有的3500万股泰康人寿(占总股本的1.2271%)挂牌上市,折合每股17.02元。 9月4日,中国交通建设公告称,公司以14.24亿元挂牌出售所持泰康人寿2.93%股权(8,367.19万股),受让方为泰康人寿前十名股东; 今年6月,正是这家央企以与本次相同的价格转让了泰康人寿6693.75万股; 此外,今年5月,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还挂牌转让其持有的泰康人寿4.11%的股权。 出价19.95亿元,竞购方为泰康人寿第一大股东嘉德拍卖行和第四大股东北京五虹联合投资有限公司。“一方面,一些央企不懂保险,却想成为保险公司的大股东,到头来管理不好,只好退出;另一方面,央企不懂保险。” 保险,但只做金融投资,不争夺经营权,但长期持有后,赚了很多钱。就像泰康人寿一样,从很多央企的地位退出,很明显 陈东升紧锣密鼓筹备上市,小股清盘势在必行,上市前夕公司股东不愿放弃股份,但泰康人寿给出的价格还是相当的 泰康人寿成立20年,此次多家央企联合退出,每股价格已达17元之多,高于目前C股股价 中国人寿和太平洋保险,市盈率远高于上市公司。” 一位上海保险业资深人士分析指出,记者梳理发现,央企大规模进入保险业始于1996年。那一年,华泰财险等保险公司, 泰康人寿、新华人寿、中弘人寿相继成立,这四家公司的发起股东包括中石化、宝钢、华润、中海油、中粮、中外运、中化集团等央企。 央企在中国保险市场的烙印加深,在接下来的15年里,除了上述四家公司外,还有10多家由央企发起设立的保险公司,其中就包括双方合资成立的金盛人寿。 法国五矿与安盛;中粮与英杰华合资的中盈人寿;忠意人寿与G enerali Insurance,中国石油与意大利忠利保险的合资企业; ; 华泰人寿,由华润集团发起设立; 中国石化发起设立的安邦财险和阳光财险(发起人还包括中国南方航空、中铝集团和中国外运); 中法人寿,由中国邮政集团合资成立,后独立成立中邮人寿; 国网英大人寿、英大财险; 等待。 现在五矿退出保险业,中石油也在退出保险公司。 可以看出,多年前,央企跨国经营保险业,这些央企投资的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也参差不齐。 领先公司是否会更多选择退出值得关注。